说到这里,岐伯突然话锋一转,幽默地说:“当然了,黄帝,你要是哪天也肚子胀或者拉肚子了,记得别来找我啊,直接去找三阳经和三阴经的穴位,它们可比我这个老头子靠谱多了!”
黄帝有一天突发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啊,我总听你说针灸如何如何神奇,能治百病。那你给我讲讲,刺那些热得跟火炉似的病人,和刺那些冷得跟冰棍一样的病人,有啥不一样的讲究吗?”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说道:“这事儿啊,简单又深奥,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刺那些热得跟吃了辣椒似的病人吧,你得想象自己把手伸进刚烧开的热水锅里,那速度,得要快、准、狠!为啥呢?因为这些人体内啊,就像有个小火炉在熊熊燃烧,你得赶紧把火给灭了,不然烧坏了五脏六腑可咋整?这一针下去,就像消防员喷水一样,得迅速降温,让那热气顺着经络往下跑,跑到脚底排出体外。这就是咱们中医说的‘热者寒之’,用寒凉的针刺法来对付热病。”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哇塞,这比喻太形象了!那刺那些冷得跟南极企鹅一样的病人呢?”
岐伯继续笑道:“刺他们啊,你得想象自己是个懒汉,大冬天的不想出门,脚步沉重得跟灌了铅似的。为啥呢?因为他们体内啊,阳气不足,寒气太重,你得慢慢温补,激发他们自身的阳气,让他们从里到外都暖和起来。这一针下去,就像给身体开了个小太阳,温暖舒适,让寒气逐渐消散。这就是‘寒者热之’,用温热的针刺法来调理寒症。”
黄帝点头如捣蒜:“原来如此,那具体扎哪些穴位呢?快给我讲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比如说,有个病人,他下面阳气不足,上面却热得要命,这种情况咱们叫‘阴有阳疾’。这时候,你得找他的‘足三里’穴,这可是个养生大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三寸的地方。你扎这一针,就像给身体开了扇窗,让上面的热气顺着经络跑到下面来,和阳气汇合,达到阴阳平衡。记住啊,扎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