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时,朝堂吵作一团。】
【工部侍郎抖着《考工记》:“古制‘舄履’皆以布帛皮革为料,遇水必浸。除非效仿蛮夷穿木屐,但……”他瞥了眼礼部官员,“有失华夏礼仪!”】
【户部尚书却算盘打得噼啪响:“陛下,若能造出防水鞋,皮革、桐油等物销量必增,国库收入……”】
【“够了!”朱由检拍案,“即刻成立‘足安监’,征召鞋匠、皮匠、船工,朕要看到百姓雨天也能体面行路!”】
【足安监设在运河畔的旧船厂,潮湿的空气中混杂着皮革与桐油的气味。】
【老鞋匠周福海蹲在墙角,对着一双泡烂的布鞋直叹气:“鞋面再结实,鞋底一泡就软,没救!”】
【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展开一卷图纸,铜尺敲得木板咚咚响:“在欧洲,我们用橡树皮熬胶,与麻布贴合制成‘雨靴’,防水耐磨。”】
【年轻船工阿柱挠着头插嘴:“船板刷了桐油能防水,把这法子用在鞋上成不?”】
【首次试验闹得鸡飞狗跳。】
【利玛窦的橡树皮胶雨靴硬如铁板,穿上走两步就磨破脚跟;阿柱的桐油布鞋倒是轻便,可遇热后桐油融化,糊了一袜子。】
【周福海举着开裂的鞋底冷笑:“洋玩意儿水土不服,老祖宗的千层底布鞋才是王道!”】
【转机出现在深夜。】
【卖油郎陈三来送桐油,见众人愁眉苦脸,随手摸出腰间的酒葫芦:“我这葫芦裹了层蜡,滴水不漏。要不试试蜡?”】
【阿柱突然跳起来:“把蜡融了涂鞋面,再用麻布压一层,既能防水又透气!”】
【利玛窦若有所思:“若在鞋底加铁制防滑钉,泥泞地也不易滑倒……”】
【改良后的“踏云履”惊艳亮相。】
【鞋面是浸蜡麻布,鞋底嵌着梅花形铁钉,鞋帮处还系着可拆卸的皮革护腿。】
【“真的不漏水?”张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