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楚容朝望着他转身走向吏部的背影,忽然想起穆骁南的话,“若有一日,臣这把刀真的成了秤,您敢用吗?”
    她摸出袖中的龙凤玉佩,与沈听颂的那半块相扣,玉纹在阳光下拼成完整的日月同辉图。
    翰林院的暖阁里,炭盆烧得正旺。
    楚容朝展开沈听颂新写的《滇州盐枭余孽案》卷宗,狼毫字迹力透纸背,在“诡越”二字旁画了个朱砂圈。
    她忽然轻笑,提起笔在旁批注,“诡越的刀该染乱臣血,听颂的笔应书太平年。”
    窗外,穆骁南的月白锦袍掠过吏部匾额,腰间玉佩与赫连暝的那枚在阳光下遥遥相照。
    楚容朝将卷宗收入紫檀匣,瞥见匣底压着的半片红梅——是沈听颂昨夜别在她发间的,此刻虽已干枯,却仍留着他指尖的温度。
    更夫敲过五鼓时,楚容朝站在城楼之上。
    沈听颂的身影从翰林院方向走来,手中捧着青瓷瓶,瓶中绿萼梅开得正好。
    他抬头望她,目光穿过晨雾,比当年赏雪时更亮。
    “朝朝,”他举起青瓷瓶,梅花上的露珠落在雪地上,像极了他昨夜未干的泪,“这是开得最盛的那枝,旁的人”他顿住,看她发间的翡翠并蒂莲簪,“没机会折。”
    楚容朝接过梅瓶,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笔磨出的。
    她忽然想起诡越的刀,穆骁南的玉佩,想起凌苍川的弯刃,想起谢清砚的惊堂木,想起涧寂的剑。
    原来她的朝堂,从来不是只靠刀与墨,而是靠这些与她同频的心跳。
    “听颂,”她将梅瓶搁在城楼上,任晨雾漫过他们相触的指尖,她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声音轻得像梅枝上的雪,“青史里的墨,该见见天光了。”
    沈听颂怔住,看她发间的红梅与绿萼梅交相辉映,忽然明白她为何总爱将不同的花插在一起——就像她将刀与墨、血与泪,都揉进了这万里山河里。
    晨钟响起时,第一缕阳光落在龙凤玉佩上。
    楚容朝望着沈听颂眼底的晨光,忽然想起昨夜他说的“唯一的墨”。
    原来有些话不必说破,就像梅花开在雪地里,不必问是第几枝,只要知道,这一整个冬天的等待,都值得。
    吏部衙署的朱漆大门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成婚日,我转身嫁世子宠冠京都道影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非洲创业实录抢我姻缘?转身嫁暴君夺后位妖怪茶话会娘娘娇媚眼勾人,薄情帝王丢了魂娘娘人间清醒,宫斗步步为赢真千金回归后,我抛夫弃子独自美丽易孕娇妃勾勾手,王爷俯首称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