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使者从黄河乘船过来,而燕国的使者乘车走陆路,所以齐使到得早得多。完成了例行的祭礼后,齐国使者已经回去了,燕使才刚刚进入赵地。
从燕下都到邯郸,当时被黄河紧紧地封锁着;太行与黄河之间的低洼之处,当时都是湖泊沼泽之地;不下雨还好,进入雨季,完全无法通行,只能沿着太行山麓,其实并不好走。燕使栗腹又是燕国的丞相,随从既多,又不可能要求他冒雨而行,走得慢,完全可以理解。栗腹走了大半个月才到达赵国的边境城池元氏和鄗城一线。
赵国的地盘像个哑铃型,两个大头一个是邯郸,一个是太原。中间由太行山少数几处山口相连,这些山口被称为“陉”。从上党出来的一条山道正对滏水源头,被称为滏口陉,出来之后就是武安、邯郸。从太原往北还有一条山路,由于四面高山,如同井底,被称为井陉。出井陉后,赵国在山下修了一座城池元氏,作为守卫井陉的要隘。鄗城就在元氏旁边,是一座很早就有人居住的大型聚邑。鄗城旁边有槐水和泜水,现鄗汇聚后形成泜泽,流入黄河。再往后就是著名的大鹿泽。鄗城依山背水,是一片好耕地。
元氏是赵公子的封地,也是一处重要的关隘。鄗城虽说是赵地,但却被封给了信陵君,当地的官员全是信陵君的门客。这两处都得到赵王的教令,一定要隆重地接待燕国的贵客,元氏领主是赵公子,信陵君则是天下闻名的贤公子,两人自然不敢怠慢,一面热情款待栗腹,一面飞报邯郸。
赵王得到栗腹已经到达鄗城的消息后,即请信陵君和一名赵公子,带着一支一千人的队伍前往迎接。到了鄗城才知道,栗腹竟然也带了五百人的庞大队伍随行。——这可比其他诸侯的使者阔气多了,排场多了!——其他诸侯能有十乘就已经算是很有排场的了,而栗腹,各种车乘加在一起,不下百乘。
迎接的大队到达边境时,栗腹已经在元氏、鄗城住了十天。他每天都与元氏公子和代信陵君主管鄗城的张辄四出游山玩水,明里暗里询问两地的风土人情。两人都以为栗腹只是无话找话,以示亲近,就把两地的居民情况如实相告。栗腹很敏锐地注意到在田亩里耕作的有很多是妇女,而男子也有许多肢体残疾。他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