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的注意都被北方的战事吸引,秦王登基三天就去世的消息,反而没有人注意,连楚国除了例行的吊问外,也都没有多说一句话。赵国听说赵正为太子,吕不韦为相,好像还有些得意。不过他们接待秦国使臣时,正值燕军举国南下,他们都很紧张,所以也没有多余的话说。据秦使观察,邯郸四周可以上前线的士兵已经几乎全都上了前线。
派往燕国的使臣,见燕国正在作战,燕王已经离开了国都,担心到军中报丧,于军不利,就没有向燕国报丧,半道回来了。
燕军集结到燕下都武阳就花了近二个月的时间,从八月秋收后开始集结,到十月底才集结完毕。由于代郡的乐乘已经集结大军,对燕下都构成严重威胁,燕王遂派将军卿秦引一部燕军,走飞狐陉,直取代郡。卿秦的任务不在夺取代郡,而是要将代郡的军队牵制住,不使其出山,攻击燕国后方即可。这只部队由于是入山攻击,没有带车兵,全都是步兵。沿途自筹粮草。
从燕下都到代郡的飞狐陉,后世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但在当时则还不是很发达,道路在山间穿行,沿途并无太多聚邑,行军补给非常不方便。为了协助卿秦出击代郡,燕王将初步集结到燕下都的士卒,临时组织成一支运输队,在沿途的关隘内,准备下大批粮食。
等到卿秦与代郡的赵军交上手后,从秦国返回的栗腹才带着主力燕军南下。燕军南下的行军组织得十分混乱,五百里路,又走了一个来月,才来到与赵国交界的鄗城。这时已经是隆冬季节,就算躲在屋子里都会觉得冷,哪里还堪行军打仗。如果是选卒,身强力壮,可能耐受力还好一些。但燕国为了毕其功于一役,把几乎所有的燕国适龄男人都征召来了,这可就不都是身强力壮的人,在行军路上冻死、病死的人就不少,至于这里那时冻伤的,那就更数不胜数。
燕王为了展示必胜的信念,亲自带兵出征。当然,他不在大军之中,而是带着自己的卫队,跟在大军身后。前面的军队走走停停,他也只得缓慢地前进。虽然沿途给他找最好的房舍居住,每天的供给也十分充足,还有无数人侍候着,但在寒冬中行军还是让燕王感到十分不适。幸亏前军走得不快,他能够在营地里多待些时候;等到下一个宿营地时,也是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