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侯国中,韩人由于地理原因,与秦人交战很多。在白起时代,韩军一但战败,全部士卒都会被斩首,作为战功。这一次由于吕不韦改变了记功规则,第一次出现了生俘。这些俘虏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不知道秦人把自己抓来到底要做什么。无论如何,能够逃过一死,也总是好的。那怕多活一天呢。俘虏们基本上是一种认命的心理(性格比较坚强的,在战场上就会与秦军拼命,从而被斩首,而不会甘愿被俘)。
大约一个多时辰后,已经没有更多的俘虏押解过来了,俘虏营中大约有千人。等所有的伤员都得到治疗,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中军已经出发,后军随后跟上来,不久也出发了。营地里空了下来。
吕不韦将韩卒集中到一起,用他熟悉的郑音(吕不韦长期居住在阳翟,属韩地,少年时又曾经在韩国华阳城外经过商,能说郑音)对他们道:“汝等皆良民也,被征至周,而与秦战。战不如意,未便加戮。汝听吾令,有愿归家者,即可归之。若惧归乡受戮,牵连四邻,可留营中,俟战罢,且居宜阳、渑池,复为良民。秦令信,勿谓欺也!亦愿汝勿加欺耳。若诈留营中,而为乱军之事,自有秦律治之!”
援周的士卒,多来自郑国周围,多数是农户,并不知道如何回家,只有少数在附近有亲戚的,申报说愿意归家。吕不韦下令当即释放,对他们道:“秦与汝尽仁义,他日当如此待秦人,慎勿加戮!”这些喏喏而退。
愿意留下来的人,除去伤员,还有七八百人。吕不韦让他们以在韩军中的编制为基础,编列行伍。整军完毕后,已经到了晚餐时间。
韩营中的粮草都是从巩城运来的,还比较充裕,把粮食和炊具、食具搬过来,马上就能用。在伊水与洛水交汇口附近,取水也十分方便。在秦军的监督下,韩卒搬来的粮食,挖好灶,升火炊粥。
吃完晚餐,韩卒们依火堆而坐休息。这时,一阵急促马蹄声传来,到营前停下。韩卒们知道有军情过来,都竖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