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掳到沈阳后,由于后金缺粮,他也长年在辽河、松花江打鱼来充着军粮,练就了一身捕鱼的本事。
明军来俘虏营里召集会打鱼的好手,叶赫舒拉立即就报了名,他牢记着汉人军医为他弟弟苏鲁治病的恩情,总想找机会报答这份恩情。
族中其他三名青壮,也随他报了名。叶赫舒拉还拉上了隔壁那位,被从北山掳来的野人兄杨古安,一起来捕鱼。
在俘虏营,别人的雪窝子都是朝南边开门,只有这位杨古安的雪窝子,门是朝北开的,每日里除了吃饭,就坐在门口,呆呆地望着北方出神。
叶赫舒拉带着他和族里的三名青壮,加入了吴三桂的捕鱼队,在队里,他们能与汉人士兵一样,每日吃三顿,每顿都有一块大饼,汤随便喝。
野人杨古安,第一次拿到那块足有一斤重的大饼时,忍不住呜呜呜地大哭起来。
“他哭啥呢?”吴三桂好奇地问。
“他高兴,”叶赫舒拉说,“我们在后金的军队里,从来没有吃饱过……”说着,他自己也抹起了眼泪。
不光能吃饱饭,每日收工,他们还能分到一条鱼拿回营地,四个青壮四条鱼,拿回去熬成鱼汤,给族里的妇孺改善伙食。
后来,野人杨古安也将他的鱼,拿到叶赫部的营地来一起煮,他只喝一碗鱼汤。
叶赫舒拉跟着这位汉人将军,确定完所有镩冰的位置后,回到起点,准备放网。
这是一张桐油丝线编织的海捕网,让吴三桂惊讶的是,后勤部居然带着海捕网!这是早就料到,会在东北捕鱼为食的节奏?不然怎么会带这种大网。
这张海捕网,长达两百丈,网眼很大,足以穿过吴三桂的拳头,据说是为了捕捞海里的大鱼,放走小鱼继续生长。
放网是一个技术活,要确保渔网顺着刚才凿开的冰洞前进,才能将鱼都围起来。
吴三桂的士兵们还在哐哐镩冰,平安见状,对方正化道:“伴伴,让护卫们都去帮手,早点捞起来大鱼。”
方正化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