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紫气东来,奉天殿大门徐徐开启,百官鱼贯而入。
朱祁钰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目光炯炯,透出新帝初登大位的决断与锐气。
文武百官列班而立,气氛庄严肃穆。
徐闻身着朝服,最后入场,坐在皇帝身旁的宽椅上,仪态端方。
他转身奏道:“陛下登基之初,北疆初定,百废待兴,老臣奏请,数日之后,于承天门前举办献俘大典,以告慰天下,震慑四方。”
此言一出,满朝议论纷纷。
大多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张扬了。
毕竟在土木堡,皇帝险些没了。
徐闻继续道:“此次献俘,不仅为庆祝瓦剌之乱平定,更有三重深意。”
“其一,安民心。”
“瓦剌犯边,曾使京师震动,百姓人心惶惶,如今主谋伏诛,敌首就擒,应以盛典告天下,令百姓得见朝廷神武,心安理得。”
“其二,立国威。”
“各国使节早已云集京师,若能亲眼目睹我朝诛贼献俘之典,必将心服口服,再不敢轻视我大明之威,此为震慑,亦为号令四方。”
“其三,固皇权。”
“陛下初登大宝,虽天命所归,但内外尚有疑虑,此番以献俘之典,展示陛下威德武功,既昭示正统,也可稳定朝局,收拢民心。”
景泰帝朱祁钰听罢,缓缓点头,沉声道:“相父所奏,切中时机,朕准奏。”
朝中群臣纷纷附议,众口一词:“陛下圣明,越王英明,!”
大典的准备随即启动,礼部统筹,兵部押俘,工部加紧布置,内府调拨金帛,锦衣卫严加巡查,全城戒备森严,气氛渐趋紧张而庄重。
献俘,不只是军事的总结,更是政治的宣言。
是一朝权力重塑、国威再起的关键时刻。
这场即将举行的大典,不仅为胜利正名,更将是一次彻底洗刷靖难以来大明尊严的历史节点。
九月初三日。
承天门前,鼓角齐鸣,旌旗蔽日。
朱红色的城门高高矗立在晨光中,映衬着今日这场震撼天下的献俘大典。
大典典仪森严,威仪浩荡。
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