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决定技术进步,这一点在后世都是如此,人口红利同时也必然会导致技术困境,在后世都需要上面的统一协调、不断改革、引导投资,还有坚定不移的、壮士断腕一般的淘汰落后产能,从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每一次的科技进步,可以说都是依赖于国家的引导和推动。
红营的技术革新和后世其实没什么差别,从各类工坊、织坊的机械运用,到农业上的大型水车、磨坊等等,基本都依赖于红营从上到下的引领和推动,还有强制性的推广,这本身也是红营社会改造的一部分,侯俊铖从一开始就没把希望放在民间的自我发展和几个士人官绅的灵光一闪上。
这蒸汽机也是如此,有了红营的社会改造和对各科杂学的重视,才有了黄履庄创造发明、改良进步的沃土,日后这蒸汽机若是发展到能够实用的地步,也需要红营像推广新式纺织机、炼钢法等技术那般强制去推广。
可没有经历过社会改造的磨砺,以中古时期封建王朝的行政能力,又怎么可能对一整个乃至多个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强制技术更新?就算开了外挂拿着刀子逼着官绅采买了一些新的机械,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工匠储备,难道靠那些一袋米就换来的文盲劳力去使用和维护吗?
还是那句话,生产力的发展前提是“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红营的社会改造若是能够完成,大量的百姓不用再挣扎在死亡线上,对剥削压迫的忍耐力大大降低,人力成本也因之而飞速提升,那些工厂主、矿主,才会有主动去革新生产技术的动力,经历过大规模扫盲的工匠才能迅速学习掌握新的技术,拥有一定技术官僚和储备的红营,也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引导和调控。
“所以,这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侯俊铖啧了一声,抬头看向河边的那个蒸汽机模型,气缸忽然发出巨兽一般的嘶吼声,安全阀喷涌着白气,曲柄连杆忽然剧烈的抖动起来。
一旁协助的一名当年黄宗羲通过郑家从壕境澳找来的佛朗机工匠扯着公鸭一般的嗓子,用带着浓厚口音的汉话喊着:“气压已经超过了鹰格兰皇家科学院的记录!”
“撤火!撤火!”黄履庄也大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