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举,你们可以理解为一次全国性的考试,专门为了选拔官员而设立的大型考试。”
郭嘉似乎明白了一些,“所以只有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的人,才能出仕为官?成绩不好的人就不行?”
“对,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因为目前我们没有其他更加有效的手段来分辨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所以就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来进行辨别。”
陆川简单解释了一下,然后开始说他想到的细节。
“科举考试不一定每年举行,因为每次科举都是国家大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至少需要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准备,不可能每年都举行,所以暂时定为三年举行一次。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如果每年都举行科举,他们就不会那么重视,但改成三年一次,他们就会感受到科举的机会难得,进而会更加努力地做准备,毕竟人生可没有多少个三年。”
蔡邕点头,“对,全国性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对于天下士子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太轻易就能得到,他们就不会珍惜了,我赞同三年一次。”
“我也赞同三年一次的频率,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是全国性的科举考试,那么参加的人数必然众多,组织起来难度就比较大,而且仅仅通过一次考试就对一个人三年的努力做出评断,似乎有些不太合适,万一有人在考试的时候没有发挥好呢?或者科举的题目刚好是某个人所擅长的,让他有了很好的发挥呢?”
郭嘉再次提出了问题。
陆川笑了,“奉孝说得好,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解决办法。
科举虽然是全国性的考试,但在科举考试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一次筛选,就比如先在一个县里进行县试,主要的任务就是将那些没有真本事的人剔除出去,所以只要在县试中表现还可以的人就可以参加下一步的州试。
州试就要比县试难度有明显的提升,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拔真正的人才。
只有通过州试的人才能参加最终的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真正的治国大才。
至于那些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