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帝虽已不复当年的睿智和威严,但在政治的漩涡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他的政治手腕依然不容小觑。
他看着儿子精心安排的这一切,心中明白,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在这权力交接的巨大浪潮面前,他唯有示弱,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尊严。
尽管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宗明帝还是不得不做出妥协,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宗享。
传位诏书上写道:“全国军事和国家大事,都需先征求皇帝意见,然后再告知我;等收复京都,我便不再插手这些事务。”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宗明帝对儿子做法的认可,是他主动交出国家管理权的表现,然而,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权力的不舍和对儿子擅自称帝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违背孝道、篡夺皇位的愤怒,更是一位曾经的帝王对失去权力的不甘和失落。
它意味着宗明帝内心深处仍有重掌大权的想法,同时也表明宗肃北的皇位并不稳固,随时都可能面临来自父亲及其支持者的挑战。
从此,父子俩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异常激烈的明争暗斗。
公元757年天元王朝,宗明帝结束了在西京的避难生活,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都城盛京,住进了花萼宫,过上了看似平静的隐居生活。然而,他的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的那样安宁。
虽已不再过问朝政,但麻烦却如影随形,接踵而至。
宗明帝打算将他曾经最宠爱的天真妃改葬在更风光的地方,以寄托他对天真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天真妃陪伴他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她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宗明帝的心头。
然而,宗狗推却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宗狗推作为宗肃北的心腹,为了讨好新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违背宗明帝的意愿。
无奈之下,宗明帝只能将天真妃的画像偷偷藏在其他宫殿,每天趁着无人之时,悄悄去看一眼,以此来慰藉自己那饱受思念之苦的心灵。
又如,宗明帝晚年倍感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