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王朝初期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然而,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大量逃亡,导致军队兵源受到影响。到赵御天时期,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低下,已无法与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723年,赵御天采纳宰相张悦的改革建议,建立募兵制,从关内招募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称作“长征健儿”。
这次改革实现了从兵农结合的半职业化府兵制向职业军人的雇佣兵制的转变,取消了原来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解除了各地百姓前往边境守卫的困苦。
而募兵制下的雇佣兵经过集中的专业化训练,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同时,赵御天在东北、西北到南方设立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伊西北庭﹑剑南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指挥战守军事。
盛元四年(716年),天盛王朝军队攻破吐蕃,解除了西南危机,巩固了河西走廊的安定,保障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通顺畅。
盛元五年,赵御天收复了陷于契丹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辽西十二州,在柳城(今辽宁朝阳)设置营州都督府。
同时,又在更为遥远的东北设置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盛元鼎盛时期,天盛王朝势力延伸至中亚绿洲地区,建立起了南至越南北部、北达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吉林黑龙江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
王朝声威远扬西亚,各国使者和商人纷至沓来,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
小结
盛元之治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程度极高的时代,在封建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君主专制的制度基础,过于依赖帝王的能力和水平,所以盛元之治存在着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赵御天执政前期明察秋毫,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创造了辉煌的盛世。然而,随着承平日久,赵御天逐渐志得意满,变得懒惰懈怠,王朝也开始走向衰落,最终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