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科学馆乃是新近落成之作,其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那拱形设计所造就的超大跨度空间。
在华夏数千年的传统建筑长河之中,大跨度建筑物一直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往昔,皇宫内那些宏伟壮丽的宫殿,巍峨耸立,雕梁画栋,可在殿内却林立着诸多柱子,鲜少运用大跨度的精妙设计。
细究根源,实则是因为长久以来,数学在建筑领域的运用近乎于无。
这并非由于古人数学水平低劣不堪。
实则是在传统的营造法式里,工匠们代代相传,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修筑屋宇。
极少会主动运用数学方法去剖析建筑结构上的受力情况,更遑论进行精确的计算了。
缺乏数学的有力支撑,未曾经过严谨的受力分析与精密的数学运算,想要营建大跨度的建筑,无疑是痴人说梦。
毕竟,如此一来,建筑的安全性便如同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舟,根本无从保证。
然而,时过境迁,自朱允熥力排众议,创办《科学》期刊,一手成立大明科学院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数学知识如同春潮涌动,迅速融入建筑领域,加之水泥与钢材的广泛普及,这才有了科学馆的惊艳问世。
踏入馆内,宽敞开阔的空间一览无余。
目光所及之处,竟不见一根立柱碍事,那种宏伟磅礴之感扑面而来,令人心生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新建的皇宫之中,类似这般运用先进设计理念的建筑并非独此一家。
只不过它们大多还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
而科学馆恰好是最早竣工、率先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一座。
朱允熥心中一直萦绕着筹办大学一事,今日天刚蒙蒙亮,便早早来到了科学馆的别馆之中。
刚一落座,他便即刻命人取来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以及旗下琳琅满目的各个子刊。
说起来,他已然有好些时日未曾翻阅这些专业刊物了。
倒不是因为他懒惰。
事实上,自打登上皇位的那一日起,朱允熥便仿若拧紧了的发条,勤勉之极。
甚至连他自己都诧异于这份勤奋。
遥想当初,朱允熥怀揣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