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得耕,仓廪渐盈,方能保我大明社稷安稳,江山永固。”
“某一介书生,位卑言轻,然不敢忘圣人之教诲,念及百姓困苦,不吐不快。”
“还望朝廷诸公以天下苍生为念,救万民于水火,上陈圣上,改革税制。”
“敬叩圣安!”
最开始的时候,朝廷大臣们对这些信函并未太过在意。
在他们眼中,书生们口出狂言,妄议朝廷大政,与胡言乱语几乎没什么两样。
毕竟,这些人只读过几本圣贤书,毫无从政做官的经验。
哪里知道其中艰辛呢?
空谈国事,可笑至极!
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要信函内容不是写得太过于离谱,大臣们便懒得跟这些书生计较,直接将信随手扔到一旁了事。
然而,形势变化之快,远远超乎他们的预料。
寄来的信件数量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了。
而且所谈及之事,大体上如出一辙。
皆是恳请朝廷效仿在女真推行税制改革,对大明境内亦进行改革。
这下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依照朱允熥的旨意,各部但凡收到民间寄来的信件,都得详细记录在案,并存档备查。
这背后有一套极为严苛的制度规章作为保证。
并且,安排了多人相互监督执行。
倘若信件数量稀少,他们还能敷衍地记上两笔,再把信件压到档案库的最底层,寻常也没人会去留意。
可如今信件堆积如山,内容指向又如此一致,再弃之不顾,日后万一朝廷追查下来,那可就是玩忽职守之罪了。
官员们再也无法佯装不知、充耳不闻了!
“这是在诋毁圣上!”
都察院内,一位官员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将一封书生所写的信件,重重地拍在桌案之上。
“世人谁不知道,自陛下登基以来,我大明四海升平,政通人和,国库充盈,仓廪之粮堆积如山,百姓安居乐业,再无饥寒交迫之虞。”
那官员气得满脸通红,继续吼道:“可瞧瞧这信中所言,竟说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啼饥号寒,饿殍遍野,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