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许多传闻,大多都惊人地准确。
比如某某官员出入青楼,挥金如土:某某高官之子横行霸道,强抢民女为妾;某某权贵子弟当街纵马狂奔,惊扰百姓……
诸如此类之事,总能在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中有所耳闻。
而且,十有八九,确有其事。
然而,若要追究证据,那实在抱歉,拿不出来。
甚至,若朝廷不兴师动众,派遣大员深入调查,仅仅依靠应天府或是刑部敷衍了事地查探一番,大概率会得出“查无此事,纯属荒诞不实之言”的结论。
这就好比后世某个县市,社会上盛传某某某是黑恶势力的头目。
可若要平民百姓拿出证据,证明他是黑老大,那百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摊开双手,确实拿不出来!
但这事儿难道是假的吗?
不,绝大多数情况下,传言中的黑老大,还真就是当地的黑老大,
真得不能再真了!
朝廷赋予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正是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御史只要听到风声,便能上书朝廷,奏明此事。
理论上,哪怕皇帝亲自询问消息来源,御史也有权拒绝回答。
这是朝廷典制中,明确赋予御史的特殊“权力”。
此规定的制定,意在制衡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
防止他们在案件开始便施加压力,导致案件无法正常办理。
如果涉及到皇亲国戚,连皇帝都会碍于人情面子,不得不开口。
此时,朝廷的典制,就能成为皇帝最好的借口和“挡箭牌”!
不过,“风闻奏事”之后,朝廷若置之不理,不予追查,那便罢了。
若认真展开调查,却毫无所获,御史依旧要为此承担责任。
只是不会被判定为污蔑之罪,处罚相对从轻,多为降职贬官。
正因为御史拥有如此特殊的权力,所以都察院的御史不能有上级领导。
否则,整个都察院极有可能沦为一言堂,彻底丧失监督朝廷百官的初衷与意义。
刚才杨士奇对那名将求救血书置之不理的御史,也仅仅是出言厉声斥责,并没有将其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