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6)页
举也有自己的深谋远虑。
    他有意压低农业税负,是为了鼓励农耕,确保国本稳固,粮食丰足,让粮价始终维持在低位,让天下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
    在这个时代,黎民百姓才勉强能填饱肚子,艰难度日。
    他们衡量生活好坏的标准,不像后世那般追逐车子房子,名牌衣服包包,手机手表。
    用一年工资能购买几平方米房子来评判收入的高低。
    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百姓而言,他们心中的收入高低与否,全系于一件朴实无华的事。
    即在外辛勤劳作一天,换回的银钱能买几斤粗粮果腹。
    标准简单得而粗暴,却真实得令人动容。
    因为就在几年前,绝大多数地主家雇佣长工,还是用一年多少担谷子来充当报酬的。
    现在虽然都转成了直接给钱,但老百姓的潜意识里面,还是很自然而然的用这些钱能买来多少粮来衡量收入高低。
    正因如此,新政实施后,在股市造富神化,资本化大投资的带动下,对雇工的需求井喷,干苦力活的百姓,收入再次上涨。
    这带来的这些切实利好,远比乡绅的暴富与贱籍的解放更能打动他们的心。
    自朱允熥秉政,到他登基称帝,直至今日,老百姓的收入,始终在稳步攀升。
    相较于几年前,如今大明百姓辛勤劳作一天所能换得的粮食,竟几乎是昔日的三倍!
    这并非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足以震撼人心的巨变,背后承载着万千黎民生活的真实转折。
    正是因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由衷地感到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生活的水准节节高升。
    在他们朴实而真挚的心中,朱允熥已然被奉为千古第一的圣君。
    试问,还有比他更贤明的帝王吗?
    还有谁能如此深切地让百姓感受到生的希望与尊严呢?
    朱允熥自己对此心知肚明,洞悉民心所向。
    因此,对于其他物价的起伏,他大可不必过于挂怀。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的版图日益扩张,流通中的货币如洪水般激增,通货膨胀自然难以避免。
    可他却铁腕锁定了粮食的价格,决不让这民生命脉有丝毫动摇。
    他要让
第(3/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吴云肖雪燕你有天眼不去赌石,又在乱看官场:平步青云后,前妻后悔了出狱后,捡了个高冷美娇妻道界天下重生70:从拒绝渣女开始致富1981:开局带女知青吃鸡诸天皇帝聊天群绝世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