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开始后,寻常百姓只需支付远低于昔日乡绅索取的低廉租金,便能轻松租到田地耕种。
更令人欣慰的是,朝廷所成立的租赁机构秉持公平之道,行事公正无私。
凡是愿意下地劳作的人家,家家户户都能分到田地。
每家每户能租种的田亩,按人口均摊,租期长久稳定,宛如朝廷亲手赐予他们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
虽名义上只是“租赁”,可实则与“分田”给了他们无异。
当然,若有人自愿放弃租田,朝廷也不强求。
毕竟,愿种田者众多,无需逼迫任何人拿起锄头。
那些不愿耕作之人,也并非无路可走。
他们多半选择进城谋生,或投身修路筑桥修水库等浩大工程,凭一身力气养家糊口。
恰逢大明如今百业待兴,正需无数这样的自由劳动力。
无论是田间耕耘,还是城中打拼,这些新政带来的机遇,都让百姓真切地尝到了甜头。
如此恩惠当前,他们又怎会不支持新政?
怎能不感恩戴德呢?
连那些衙役也不例外,对深政十分欢迎。
朝廷推行“收支两条线”的铁律,严令所有收入归入国库,彻底堵死了他们过去随意敲诈勒索的门路。
乍看之下,这无疑狠狠削了他们的油水,断了他们的生财之道。
可陛下仁心宽厚,竟下旨将衙役纳入与官员同等的管理体系!
若能通过考核转正,他们便可摇身一变,成为名正言顺的“官”。
虽无品级加身,可比起昔日那卑微不堪的差役身份,这已是天壤之别,足以让他们心潮澎湃。
过去,他们虽能仗势敲诈些许银钱,可那不过是朝廷不发饷银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即便如此,这点蝇头小利还时常被上司当作借口,有什么事便拿他们下手,当替罪羊处罚,板子落下来毫不留情。
如今,他们却有机会堂堂正正领取朝廷俸禄,与老爷们平起平坐,做一个体面的“官”。
这滋味,怎能不令人向往?
想当年,他们好似后世某些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