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6)页
   更何况,新政推行之际,朝廷还配套推出了“扫盲”举措,为此提供了便利。
    在这些随行差役中,也不乏官员们心心念念的“师爷”。
    只不过,朱允熥将这一称呼改为更为雅致的“秘书”。
    官员肩负的事务繁重如山,有些琐碎却不可或缺的工作,唯有倚靠秘书分担。
    若无此助力,官员们恐怕难以腾出手来专心处理政务。
    朱允熥对此深有体察,也颇为认同。
    随行差役选定之后,便随同官员一同赴任。
    然而,若官员日后调往他处,这些差役并不会随行迁徙,而是留在原地,继续履行职责。
    待新官再度赴任此地时,便不再配备额外的随行差役。
    这正是朱允熥推行衙役正规化迈出的第一步。
    通过从外地调配差役,打破地方固有的势力均衡,新上任的官员便可借此调和各方力量,不必再忧心权力被架空的风险。
    对于差役的选拔,朱允熥令吏部切实负责,同时也让都察院加强监督。
    原则上要和科举选官一样的严格。
    因为衙役不仅是官员的左膀右臂,更是朝廷法度在地方的延伸。
    衙役选好了,官好了,地方上才能真正的安稳。
    那些通过考试入选的差役,无论出身寒微还是曾为旧役,皆因这份差事而挺直了腰杆,也为日后的吏治革新埋下了伏笔。
    其他新政举措,诸如修筑道路、兴建水库、加固河堤、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振兴教育等等,皆不损及任何一方的利益,自然无人站出来反对。
    总体而言,新政推行之前,许多人心中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好处被削减。
    然而,当新政真正落地生根后,竟出乎意料地让各方都感到心满意足。
    究其根源,在于朱允熥的新政改革,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截然不同。
    过往的变法,无论是商鞅的铁腕革新、王安石的济世新法,还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乃至雍正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无一例外,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的重新洗牌。
    不管这些改革披上多么冠冕堂皇的外衣,其本质始终未变。
    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有限,若不分给百姓,便落入
第(4/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官场:被前女友甩了后,我扶摇直上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噬天剑帝官场,我能听见别人的心声刚下山,九个师姐来逼婚你另娶我他嫁,从此各不相干恶女穿成小可怜后,将军掐腰宠娶妻修仙,老婆满意我无敌重生1960,分家后带着老婆孩子顿顿吃肉太初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