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蒸汽机的真正壮举,还是体现在船只与机车之上。
若不计算早年朱高炽摸索蒸汽船的那段蹉跎岁月,仅从实用蒸汽机诞生之日起算,蒸汽机船与蒸汽机车的研发几乎是齐头并进。
在朱允熥的记忆中,这两者的技术脉络基本相通。
历史上,它们的诞生虽有先后之分,但时间相距也不是十分遥远。
再者,在自然发展下,或许并非技术壁垒阻碍了蒸汽机车的出现,而是人们缺乏洞见,未曾明晰未来的方向。
而朱允熥不同,他心中早已绘就蓝图。
因此,在全力打造全部由钢铁铸就的蒸汽船的同时,也开始打造陆上的钢铁巨兽,蒸汽机车!
然而,二者的进展并非齐驱并驾。
相较于水面航行的蒸汽船,陆上的机车研发更为棘手,其零部件之繁复令人望而生畏。
经过无数昼夜的钻研,直到最近,第一台可供试验运行的蒸汽机车才终于面世。
站在这头钢铁巨兽前,朱允熥心潮澎湃,感慨难抑。
若说蒸汽船是大明扬帆远航、征服四海的利器,那这蒸汽机车,便是贯通疆域、繁荣内陆的无双至宝。
毕竟,大明并非弹丸岛国,而是幅员辽阔的大陆王朝。
内陆的繁荣与联通,才是国力强盛的根基。
“陛下,这便是蒸汽机公司最新研制并试运行的蒸汽机车,一头真正的钢铁巨兽。单是这车头,重量便高达五万斤。”
“一旦启动,它能牵引十几节载货车厢,每节车厢可承载三至五万斤货物。”
“总计下来,一列火车最多能运送近五十万斤的重物,时速可达每小时四五十里。这还是为了确保安全刻意降低了速度,若不顾一切全力奔驰,速度还能再提升一大截。”
为朱允熥讲解的并非蒸汽机公司的负责人,而是大明科学院的院长赖文安。
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蒸汽机车项目虽由蒸汽机公司主导,却凝聚了大明科学院与京师大学的全力支持。
这台庞然大物的诞生,技术含量之高、涉及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