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兴奋的语气转为谦逊,带着几分试探:“当然,这不过是臣一番粗浅的思索,是否可行,尚需陛下圣裁定夺。”
言罢,赖文安垂首静候。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动。
统一标准?
这不禁让他联想起千年前秦始皇一统度量衡的壮举。
然而,秦时的度量衡统一不过是简单粗放之举,远不及工业化时代所需的精密与繁复。
他前世虽非技术专家,却也知晓,譬如螺丝这等小物,便有十几种型号,每一种皆有严格的尺寸规范。
别小看这些细枝末节,若无国家强令制定标准,严令所有工厂遵行,便不会有所谓“一号螺丝”“二号螺丝”。
而只会有a厂的“a型螺丝”和“b型螺丝”,b厂的“a型螺丝”,“b型螺丝”……各厂自成体系,互不兼容。
若无统一标准,螺丝型号岂止十余种,而是成千上万,乱如麻团!
随便一颗螺丝损坏,都需要千里迢迢回原厂修配,市面上无一可替代,那将是何等窘境?
还有其他部件,桩桩件件,皆是如此。
标准的制定,实乃工业命脉,其复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只因深藏幕后,才不为世人所察觉罢了。
朱允熥赞道:“不错,不错,不愧是朕提拔之人,竟有此见地。”
赖文安闻言,心中一喜,却不敢懈怠,只恭声道:“臣不敢居功,皆仰赖陛下英明。”
“你所言极有道理。”朱允熥微微颔首:“的确到了该确立统一生产标准的时候。”
“然而,此事绝非朕轻描淡写颁下一道圣旨便可万事大吉。”
“需由你们科学院牵头,召集一批精通技艺的专家,共同商议研讨,将所有相关标准细致入微地制定出来。”
“待反复推敲确认无误后,上呈政务处审核通过,方可向全国颁布施行。”
“即便标准初成,也绝非一劳永逸。”
“日后在推行过程中,难免会暴露疏漏,或发现不尽合理之处。你们需广纳意见,及时修正,乃至日后推出更为完善的新规。”
“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