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功成名就之后,李成桂却并未立李芳远为世子,反而剥夺了他的兵权,消弱他的影响力,将其边缘化。
父子之间的嫌隙由此而生,微妙而复杂。
表面上,李芳远对父王毕恭毕敬,言行毫无逾矩之处。
暗地里,他却早已着手培植亲信,悄然编织属于自己的势力网。
此次随使团隐姓埋名而来,不仅意在窥探大明的国力与底蕴,更希望通过此行,为自己日后的权力争夺争取大明的默许,甚至是支持。
这些隐秘的图谋,皆未能逃过大明情报网的耳目。
朱允熥嘴角微微上扬,浮起一抹冷峻的笑意。
他早在谈判之初便定下“以拖待变”的策略,故意让高丽使团在京中空耗时日,表面上不冷不热,实则暗中将对方的一举一动皆严密监控。
使团与高丽国内的密信往来、高丽国朝堂上各方势力的态度,甚至李成桂本人的焦虑与不安,皆被大明探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高丽君臣早已被大明的赫赫威名震慑得心神不宁。
放眼四邻,倭国已被征服,北元灰飞烟灭,女真三部亦荡然无存。
高丽如今孤立无援,宛如风中之烛。
朝野上下,无不惶恐难安,唯恐大明铁骑踏破国门。
早日与大明达成盟约,换取庇护,方能让李成桂与他的臣子们睡一个安稳觉。
正因如此,高丽国内频频遣来急信,催促使团尽快签署条约,了却悬在心头的利剑。
然而,李芳远却暗中压制使团,硬生生将谈判拖延至今。
朱允熥的目光牢牢锁定站在殿下的李芳远,语气陡然转为冰寒刺骨:“李芳远,身为高丽国王之子,你却一再阻挠大明与高丽缔约,莫非心怀敌意,欲与大明为敌?”
“若果真如此,使团尽可即刻启程返回高丽。”
“不过,不与大明结盟,便是与大明为故。”
“朕之榻侧,焉能容他人安枕?”
“若高丽国执迷不悟,大明唯有挥师前往!”
此言一出,殿内霎时陷入死寂。
高丽使团的正使与副使瞠目结舌,面露惊惶,而李芳远亦僵立当场,似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