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对新大陆的海岸地貌进行了全面勘测,还深入探索了南北大陆间的那片辽阔海湾。
依照朱允熥的嘱托,郑和将这片海湾郑重命名为“中国海”,又称“大明湾”,以此彰显大明的赫赫威名。
此后,郑和的船队乘风破浪,横渡浩瀚的大西洋,抵达了遥远的欧洲大陆。
他们遍访各国,与当地君主和使节展开深入交流,还环游了地中海,探察其沿岸的港口与风土人情。
然而,由于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尚无运河相连,船队只得绕行地中海一圈后,再离开这片海域。
他们沿着非洲的海岸线继续南下,绕过非洲大陆的广袤疆域,达到新大洋后,再北上,一直抵达波斯湾一带的海岸。
正是在这片异域之地,郑和访问了沿岸诸国,还遇到了正准备远赴欧洲的朱棣一家所率的船队。
从他们口中,郑和得到太祖皇帝“驾崩”,新帝已经登基的消息。
震惊之余,郑和向朱棣提供自己收集到的欧洲诸国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又率领船队继续前行,途经天竺等国,穿越满刺加海峡,经南洋诸国各海,历经无数风浪与艰险,终于在绕行整个蓝星一周后,带着对未知世界的详尽记录,重返大明!
这便是郑和此行耗费两年多时间的缘由。
原本,朱允熥的计划仅是让郑和探明大洋洲与新大陆的地理与资源,为后续的远洋航行铺路。
日后再筹划第二次、第三次出海,逐步实现环球航行的宏愿。
然而,当郑和聆听朱允熥讲解世界地图,得知大地果真如古籍所述,乃是一个浑圆之球,而非天圆地方,且从另一侧亦可返回大明时,他当即便下定决心,要一举完成环球壮举。
朝廷组织船队,筹备一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耗费的财力物力不计其数,若能一次航行便走遍天下,探查更多未知之地,搜集更丰富的地理与人文情报,自然是再好不过。
正是这份雄心与魄力,让郑和的航程延长至如此漫长。
如今,郑和终于凯旋归来。
他带回了堆积如山的勘察资料,记录了各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与政经概况;带回了琳琅满目的异域特产,从珍奇的香料到绚丽的工艺品,无不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