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为正视听,严明法纪,降其官职七级,以儆效尤。”
“方孝孺既无官身,亦无罪责,自当开释,准其自由。”
自朱允熥推行新政以来,朝廷各部焕然一新。
为加强吏治,各部皆设专司监察的机构。
礼部之守礼司便是其一,专责纠察礼制与科举中的违纪之事。
新政推行后,朝廷对地方的统辖大大强化。
如今,地方学政、按察使司、法司等,皆是既受巡抚巡按节制,亦直属中央各部管辖。
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令朝廷各部事务陡增,监管之责愈发繁重。
为杜绝弊端,各部内部的监察机构应运而生,刑部特检司、法部违例司,皆在其中。
这些机构不仅严查本部官员的渎职行为,亦对外面的违法乱纪之徒施以雷霆手段,务求纲纪肃然。
裴砚冰原为礼部官员,科举也本由礼部主持,守礼司自然要进行深入调查。
刑部特检司与法部违例司则协同配合,一起侦查,力求真相水落石出。
各部一起办案,也好免去包庇之嫌。
这般处理,如果在以前,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但会试已经结束了七八个月,时间一久,原来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便慢慢没人再关心。
再加上新政推行,朝廷里官员的权力,官僚的利益皆重新建立,他们也不再在此事上纠缠。
朝野都聚焦在新政之上,还有几人关心这个案子呢?
更重要的是,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即参加科举会试的举子们,哪怕是没有金榜题名,也由于新政推行,生产革新,人才需求激增而谋得了职位。
朝廷的管理精细化,也意味着官位数量增加。
他们没有中进士,也同样可以做官,自然也就不会在科举舞弊案上去闹事了。
于是,这件在当初看来“天大的案子”,却无声无息的平息了下去。
吉垣将科举舞弊案的始末禀报完毕,又接着道来:“陛下圣裁,京师距四方州府路途迢迢,各地官府遴选饱学鸿儒,亦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