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垣虽略通文墨,却对这段掌故懵然无知。
此前,朱元璋对外宣称“驾崩”,追封庙号“太祖”。
吉垣想当然以为,称其为“太上皇”顺理成章。
然而,若朱允熥果真有意迎祖父出宫,将其健在的消息公之于众,礼法称谓断不可草率,需慎之又慎,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太上皇”之称,本是指皇帝父亲,而非“皇爷爷”,用在老朱身上,显然与礼制不合。
为此,朱允熥命礼部与翰林院彻查典籍,翻阅古今礼书,便打算沿用北齐旧例,拟尊老朱为“无上皇”,以彰显其无上尊荣,又不悖祖制。
朱元璋微微一怔,旋即摆手,笑道:“什么‘无上皇’?这名号听着倒稀奇!咱若真要出去,悄无声息地走一遭便是,何须大张旗鼓,惊动天下?”
他的笑声爽朗,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既有对重见山河的期待,亦有不愿为孙儿增添负担的隐忧。
这些日子,吉垣没少在旁巧言劝说,言语间尽是外间新政的盛况与民间的安乐,想说服老皇帝同意出宫。
朱元璋虽久居深宫,心思却未曾老去。
长年困于宫墙之内,难免也有些静极思动。
只是,老朱也清楚,自己一旦出宫,势必掀起朝野波澜。
因此,他虽然心动,却始终不愿轻易应允,只怕给孙儿平添麻烦。
而此时,远在皇宫另一端的朱允熥,已召来医学院的太医,并召集大臣,打算当众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
今日,朱允熥上朝的场所,移至新落成的奉天殿。
这座恢宏殿宇,是他登基后下令兴建的大工程,凝聚了大明建筑技艺的巅峰成就。
殿内可容纳三千余人同时参会,气势磅礴。
自此,无论官阶高低,所有参与大朝会的官员,皆可步入殿内议事,再无需于露天广场饱受风霜之苦。
此举彻底消除了恶劣天气对朝会的干扰,确保国事得以顺畅推进。
新殿采用了大量精炼钢材与坚固混凝土,结构跨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殿内空间开阔,视野一览无余。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