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这一切都了结之后,仿佛一切都归于平静。
并没有像他人以为的那样,皇帝会因为悲伤而无心处理朝政,相反,安葬完太后之后,皇帝便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皇帝情绪很稳定,也很冷静,甚至冷静的有些可怕。
邓鸢知道皇帝并不是忘记了太后离世的伤痛,他只是把这伤痛深深的埋在了心里,因此邓鸢时常开解高策,希望能把他心中的伤痛抚平,最起码不要让他心里这么压抑。
就像钱灵蕴生前说的那样,高策是把邓鸢放在心里的,所以邓鸢对他的劝慰是有用的,再加上还有儿子高穆尧的陪伴,高策的心情也是日渐好转,但还是无法与之前相比,这表现在高策的朝政治理上。
之前高策处理朝政虽然杀伐果断、雷厉风行,但还是怀有一丝宽厚之心的。
可如今的高策越来越像一个处理朝政的机器,愈发无情狠戾,性格也是越来越古怪,时常会发怒生气,只让一些老人近前侍奉,也只有这些老人敢近前侍奉。
不过总体而言,高策还是稳定的,处理朝政没问题,依旧是那么的明辨是非,依旧是那么的杀伐果决,大燕这匹战车在他的领导下依旧在稳步前进。
…………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大燕治平十四年。
在这期间,大燕国内稳定,外部环境也很好。
大燕北疆自从完颜垂那一次大败而归之后,便无力再进攻大燕。
南部边境由靖国公陈积率领南征军镇守,南蛮勿敢动。
韩令率领镇海军监视东部海域,风平浪静。
大燕西部在马异的镇守下一切无恙。
有西境都护府的存在,西境秩序井然,即便有些小国心怀不轨,却也翻不起大浪,反倒是成就了西境都护胡大愚的军功。
四方外患已定,国家安全无虞,国库里的钱帛也非常充裕,国家的稳定又使得人口迅速增长,劳动人口也多了,所以高策想将一件大事提前进行。
那便是拓建运河。
这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要慎之又慎。
高策先是向内阁重臣说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对此有支持者,有反对者,但是反对的人并不是反对修建运河,而是不想现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