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世已知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代表之一,为两千年之后的仰韶文化奠定基础。
    寒枝现在觉得,虽然是穿越到史前时代,但这个时期,无疑是非常妙的。
    气候如此稳定不说,大河流域还有着几十万平方的地方可以开发出来做耕地,改进农具的同时,推广良种选育以及耕牛养殖,几项措施下来,粮食产量起码会比现在翻几番。
    秦至汉时,耕作的工具主要为木石的农具,以及少量青铜器,这个时期,一个成年壮劳力,一年大概可以耕种10-15亩地,这是在地里种的作物为粟麦的情况下。
    水稻的话则少一些,这个时期水稻的种植方式以火耕水耨,也就是用火烧杂草耕种,用水除草,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一个人大概能种5-8亩地,因为水稻需要的人工更多,但同时水稻的产量更高。
    等到唐宋时期,曲猿犁普及之后,工具变成铁器,人力改为牛加人合力之后,一个人就可以种20-30亩地了。
    南方水稻也换掉了原始的种植方式,改为精耕,江东犁耕地配合龙骨水车灌溉田地,一个人可以管理10-15亩地。
    因为水稻是需要插秧的,灌溉也很费时间,所以需要的人力更多,但同时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2-3石,也就是280-420斤左右。
    明清时期,人均管理田地的数据来到了30-50亩,《天工开物》记载,“北人力田,亩收一钟。”一钟大概等于后世的480斤。
    南方则已经进入了双季稻时代,人均管理5-10亩,劳动强力翻倍,亩产提高到4-5石,即570-710斤左右。
    以寒枝目前手里拥有的技术,虽然做不到明清时期的亩产,毕竟种子才是高产的最大关键,但起码唐宋时期,人均二三十亩地,粟稻亩产三百来斤,水稻亩产五百斤的标准,努力个几十年,还是可以达到的。
    已经很快啊很快了。
    想要发展工业,农业是一道迈不过去的槛。
    因为只有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上去之后,才能产生稳定的粮食剩余,让社会摆脱全员种地状态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人口增长。
    日不落帝国18世纪前,农业革命使得小麦亩产翻倍,城市人口由此前的15增至50,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核心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与奶包妹妹合租的日子黄金年代:开局被逼辍学打工养家他和她们的群星吞噬星空之复制成神高考前,我掌握了超前科技我,野神?我靠香火凌驾诸神之上八零:闪婚大佬医生后被宠哭了七零小媳妇重生了,喊陆长官回家离婚道界天下吴云肖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