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幼苗都抽出了两三片真叶,寒枝最近忙着在制衣坊那边教人做手套,所以管理田地的任务落到了祝葵手上。
“虽然你主要是管理商队,不过油菜这种新作物,你可以现在开始熟悉一下种植流程,以后往外推广,别人问起来,不至于答不上话。”寒枝说了个很好的理由,然后就把油菜地的管理事项暂时交给了祝葵。
祝葵和侍从们觉得倒也很有道理,其实她们以前就想学习一下田间管理之类的事,毕竟等年纪大了,没法再做商队,还是要回来种田的。
晚学不如早学。
间苗的详细做法,寒枝都已经写在了纸上,一目了然,祝葵只要合理安排人员劳作就行。
栗也在旁边,手里拿着个本子在记载呢。
据说这是寒枝要求的,凡是关于种地的事情,都应该用文字记载下来。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对于农业虽然一直都很重视,但是对于记载农业知识的农书却一直都不当回事。
农业技术的传播总是靠着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一代代延续,一些播种的时机还有施肥方法,也通常都是用谚语的方法来传播,比如什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说是农耕社会,但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们或许通读四书五经,却很多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样的人若是做了一方父母官,那其下管理的百姓,多数是要倒霉的。
寒枝可不想看见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管理的地方发生,所以对于农书,应该说不光是农书,还有其他技术类书籍的重视,都要提早重视起来。
祝葵不得不承认,她最近学习,尤其是文字学的很痛苦。
甚至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贴上了纸条,帮助她加强记忆。
“学习当然痛苦啦,但是只有学会了文字的用法,才可以把你想写的东西写下来,才能把你想要告诉后人的东西,准确的告诉他们,靠着口口相传,总是有歧义的。”
尤其是祝葵去过的地方很多,寒枝还怂恿她老了以后不能到处跑的话,就可以在家写写游记什么的。
史前第一本游记啊,多新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真能传到后世呢。
祝葵便每日只要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