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军的守军匆忙间将步兵炮抬起,这时,一个士兵焦急地喊道:“炮膛里是霰弹,打过去不起作用啊!”
“换弹丸!”士兵们还是习惯将可以爆炸的炮弹叫做弹丸。
听到呼喊,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装炮弹的炮位,又急忙换上可以爆炸的炮弹。
匈奴兵可顾不得城内步兵炮在做什么,他们探出身子,将炮管对准平阳军炮兵阵地的位置,迅速点燃了引线。
小颗粒弹丸如脱缰的野马般扑面而来,当即就击中了不少炮兵以及身后辅助的人员,惨叫声瞬间响起。
平阳军使用虎樽炮的士兵们,此刻也顾不得虎樽炮管是否能起到作用,慌乱中对着敌人的方向开炮。
然而,由于太过仓促,这一轮炮击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步兵炮位上没有受伤的人已经迅速将炮弹换好,再次对着城墙的方向开炮。
朝廷制作的炮弹和栾城的炮弹类似,都是延迟引线。炮弹初始出炮口时呈直线飞行,随后便呈抛物线轨迹。
炮口抬得高的炮弹,直接从敌人的头顶飞过,打在石头上,溅起的石块四处乱飞,不知道改道飞向了何处。
只有极少数的炮弹打进了砖砾中,过了两息的时间,才轰然爆炸。
因为前面虎樽炮的攻击,大部分匈奴兵已经将炮收了回去,躲在下面换炮弹。
所以,这次爆炸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而是那些飞出去炮弹,落在赶过来的匈奴兵中的炮弹,炸死了一些人。
北门那边,韩自清的处境同样艰难。
守军也筑建了第二道防线,但双方依旧打成了激烈的互殴局面。
城内和城墙之间,都密密麻麻地架起了炮。
焦赞更是命令迫击炮在城外前进一百步,用炮火朝着城内疯狂轰击。
相比东门,北门这边的损失极为惨重,到处是残肢断臂,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