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斗裹紧狐裘,已经不知第几次问道:"还有多久?"
杨东海拿出舆图看了看,说道:"前面就是哈剌温部,再两日就到察罕浩特,有兵马驻守,到了那里就不用担心了!"
范永斗有些不耐烦,说道:“能不能快些?”
杨东海陪着笑,说道:“东家,咱们拉着货呢,走不快。”
范永斗眉头紧蹙着,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不住四下查看,却没有任何异常,但是心中的不安却愈发强烈。
杨东海还以为东家只是烦躁,便找了个话头:"东家,那个苏禄太后许了您什么官?"
"财政大臣。"
“那……官职大不大?”
“等同大明的户部尚书。”
“哎呦,这么厉害呢!”
杨东海诧异道:“东家以后就是大官了啊!您这个财政大臣,主要做啥?帮蒙古人做生意吗?”
提到做生意,范永斗立刻打开话匣子,说道:“蒙古人打仗还行,做生意他们是真的外行,如果我当上财政大臣,首要之事便是整合他们杂乱无章的贸易体系。”
“你看看他们售卖的牛羊马匹,毫无定价策略,常常被精明的汉人商贩压得极低的价格。比如,在牲畜膘肥体壮之时,本应是价格高峰,可他们却因不懂得囤积与等待时机,一股脑全推向市场,导致价格暴跌。而采购中原物资时,又不懂辨别品质优劣,常花大价钱买到次品。”
杨东海听到这里,问道:“听东家这么说,蒙古人做生意的本事真的不行。”
范永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道:"蒙古人做生意?他们连账本都看不明白!去年察哈尔部用三千张上等貂皮换茶叶,结果被张家口几个小贩用陈茶掺树叶子就给糊弄了。"
杨东海瞪大眼睛:"这都能上当?"
"你以为呢?"
范永斗嗤笑一声,继续说道:"草原上以物易物惯了,十斤盐换一头羊,二十斤铁换一匹马,全凭头人一张嘴定价。苏禄太后许诺让我总管贸易,就是看中我们这套做账的本事。"
只见他越说越激动,坐直了身子,比划着说道:“就拿茶叶来说,上等的武夷岩茶与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