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人站出来,请命去平叛,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政敌打压,最后不了了之。
于是,于玄造反的这个事情就这么拖着了。
毫不知情的于玄在北边如临大敌,结果等了好久都没等来朝廷的平叛军。
窃喜之余,他胆子越发大了,积蓄势力连攻三城。
这下朝中衮衮诸公坐不住了,他们终于愿意暂时放下争斗,集结军队派兵平乱。
结果,没打过。
大夏朝军队腐败,武备不修,出现大量缺额的现象。
一些将领利用缺额吃空饷,tan污腐败严重,军人的待遇十分差。
吃不饱穿不暖,死了抚恤金被贪,残了就被赶出军队自生自灭。
好处是没有的,命是要卖的。
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去拼命?
大夏朝士兵饿着肚子上战场,看到对面的叛军吃稠粥,这谁能忍得了?
还没打,大夏朝的军队就溃败了,一些没牵挂的士兵甚至直接加入了叛军。
朝廷没法子,罢了将领的权,重新挑了一个人去处理叛乱。
然后,又没打过。
事不过三,朝廷觉得没面子,又不想再失败第三次,于是决定诏安。
经过商议,最终朝廷给于玄封了一个将军,直接把北边那四座城池封给了他,名头上就是朝廷赏识于玄的勇武,给他封官,命他镇守大夏朝北疆。
真是脸都不要了。
如此一来,于玄就不再是叛贼,而是“镇北将军”。
其他人一看,嘿,还有这种好事?
于是纷纷效仿,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竖起了造反的旗帜。
大夏朝重文轻武,能打的武将没几个,很多有本事的都被打压下去,剩下的全都是多拿一份俸禄而挂名的庸碌之辈,只会纸上谈兵。
不过,还是有真心为朝廷着想的大臣,他们花费一年时间,总算是勉强将于玄以外的其他叛贼镇压。
然而,就在朝廷以为万事大安时,南边爆发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冲垮了房屋和良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一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大雪纷纷,冻死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