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逆子又弄出长孙顺德那样的政治事件,万一又惹出什么李孝常谋反的类似事件,那真是麻烦。
大理寺卿这会儿也无话可说了,皇上都提前想好了对策,自己再说下去,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其实大理寺卿就算再继续说下去,李世民还有很多理由等着驳他。
房玄龄还在心里嘲讽大理寺卿,人家蜀王现在都等于是二号太子了,你还能怎么反驳?
大,笨,蛋!
大理寺卿乖乖的站回去,其余大臣更无话可说了。
李世民看大理寺卿站回去了,就接着说第二件事。
“朕今日,要表彰一人。
他不仅直言不讳,不怕触犯朕的颜面,还当朝之初朕的错误,提前预判了奸佞之臣。
朕悔不当初,不听他的谏言,导致了朕错用了遂安郡王。
这人就是,御史台的台院中丞,门下省的检校谏议大夫,魏征!”
大家听皇上说完,就纷纷转头看向了魏征。
魏征听到皇上如此夸赞,赶忙出列,伏地跪拜,
“陛下谬赞,微臣只是尽臣子本分。”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魏征起身。
“魏爱卿,你之功不可没,朕决定赏你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特赏赐你,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望你日后仍能刚正不阿,直谏于朕。”
魏征再次拜谢圣恩。
此时朝堂之下众臣议论纷纷,有羡慕者,亦有嫉妒者。
所谓的银青光禄大夫,其实就是文散官。
这是隋朝制定的新官职。
其实就是类似于爵位的封赏。
最初是南北朝时期,给一些退休官员的名誉称号。
隋文帝建国后,就正式确立了散官的制度。
分成了文散官、武散官。
因为隋文帝是和平过渡,没有经历什么大战,那么就无法靠着功勋给别人封官。
就立了散官制度,让在和平时期的官员,如果政绩不错,也能得到赏赐。
到了李渊建国,李渊为了提防前朝官员,很少给那些前朝官员封爵位。
因为爵位是要附带食邑和土地的,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