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跟本大王有什么关系?本大王日行一善!天天扶老人家过马路!
    我怎么能想出这么坏的主意!”
    “对对对,宗正卿的主意,大王心底善良,肯定想不出来这样的主意。”
    现在的唐朝,当官的以及家属犯错了,只要不是流放,都能通过花钱赎刑。
    民间的老百姓,按照律法是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十五岁以下的少年,还有残疾人也能花钱赎刑。
    这叫“八议”,最早是西周时期的“八辟”。
    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建立了魏国,新制定的律法就把“八辟”写进了律法里,后历代沿袭到后面所有的王朝。
    八议就是:
    议亲:皇亲国戚。
    议故:侍奉皇帝的人。
    议贤:民间德行高尚的人。
    议能:朝廷里的能臣干将。
    议功:有功劳的人。
    议贵:三品以上官职的人、一品爵位的人。
    议勤:为国家辛勤操劳、尽忠职守的人。
    议宾:前朝已退位的国君或贵族。
    这八种人,“流放”以下的罪,照惯例减一等处理,或者干脆直接花钱赎刑。
    这八种人犯了死罪时,不能对他们用刑、审理。
    必须先上报皇帝,说明犯了什么罪,然后皇帝和大臣商量一下再决定。
    这就是刑不上大夫的律法依据。
    但执行起来,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民间百姓要是犯错了,你平常没什么坏名声,就能说你是德行高尚的人,这样就能花钱免罪。
    反正你没有坏名声,也孝敬父母,符合议贤。
    李孝恭曾经刚刚到扬州,为了打压当地不配合的,拉拢那些想靠拢的,就靠着这招搞定了当地的反对大族。
    当时的大唐因为常年打仗,国家也没什么钱了,李渊就让李孝恭在当地自己解决一下。
    李孝恭又靠着“八议”,收了不少钱,要么减刑,要么免刑。
    但“八议”只减免流放之下的罪,重犯、死刑犯也不能免。
    李恪一开始其实是不想给这些人牙子减刑的,但却被李孝恭说他不懂变通。
    因为唐律规定:
    如果是强行逼迫等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一把大狙闯大明一品奸臣出轨你选的,后悔作甚?怪物出没帝少小妻又闯祸了王熙凤给林妹妹做娘?吞噬九重天从虐杀原形开始不死不灭序列:失格愚戏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