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便找来一把铁镐,和涂志明一起刨开屋子东南角的地面,很轻易地在一尺多深的地方挖出了那个油布包。
重新把屋地填平夯实,涂志明小心翼翼地将油布包捧回卧室。
一层一层打开,油布包里的步枪还裹着油纸。
随着几层半透明的阻隔被掀开,一支油光锃亮的老套筒赫然出现。
老套筒,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汉阳造。
是抗战时期我军装备最多武器,也是唯一和小日子拼命不落下风的枪械,可说见证了无数烽火硝烟。
老套筒的设计简洁实用。
木质枪托光滑如初,仿佛还留存着往昔使用者的温度;
金属枪身历经岁月打磨,依旧坚固耐用。
枪管很长,有利于远距离射击,有效射程可达五百米。
当然,这枪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每次射击后,都得手动拉动枪机完成装弹和排壳动作,射击速度比起现代枪械,要慢一些。
在油布包的一角,还有一个小巧的纸包,打开一看,里面静静躺着二十二发黄澄澄的子弹,散发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马湘兰递来一块干抹布,涂志明接过,仔细地擦拭枪身,每一个缝隙、每一处棱角都不放过。
擦拭完毕拉了几下枪栓,“咔哒”声清脆利落。
李青山站在一旁,问道:“这枪怎么样?”
涂志明点头赞叹,“好枪!保存得特别好,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吃过中午饭,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下几缕微弱的光。
涂志明背着枪,身旁跟着李从军,两人踏上了进山的路。
本来涂志明打算自己去,一个人无拘无束的多自在啊。
可李家人怎么都放心不下,七嘴八舌地劝着,那架势,就好像他一进山就会迷失在茫茫山林再也回不来。
李青山反复叮嘱,事无巨细;
秀芝唠唠叨叨,满是担忧;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坚决不让他孤身犯险。
最后,他无奈妥协,答应只在近处试试枪,由李从军带着。
俩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山路两旁的野草在寒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