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舒也是跟他们说好,可以付他们月钱,最后三七成熟后就不归他们了,也可以他们自己种植,最后三七成熟后,楚舒会按照市场价格给钱。
两者之间自然是自负盈亏更加合适,是之前的四倍还多,钱财动人心,差距太大,还是有很多选择。
有的村民觉得自己田地并不多,这三七伺候起来并不麻烦,妻子孩子去管就行,完全可以边种田边种三七,三年了终于成熟了,心里自然高兴。
楚舒看着长到自己腰间的三七,三七这个名字确实也是好,太过形象,分了三个支,一个支有七片叶子。
三七药用的是它的根茎,农人开始用锄头刨了起来,一个一个奇形怪状,巴巴赖赖的比土豆还丑,很多个包的三七被挖了出来,虽然长得丑,但是人们看着它一点也不嫌弃,都是小心的去掉叶子支杆,根须,装进了麻袋里。
楚舒四处走了走,农人伺候的很好,这里的地并没有文崇府那么多,那么平坦,生活很是拮据,并不是所有的人喜欢走出大山,所以这三七以后就是这里农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了。
造福一方水土。
很快不到一个月,三七就被磨成了粉,成为了药材。
到了此时楚舒让董天乔即刻出兵,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灭了成王,大战即将来临,不能让他当了黄雀。
随后又看向那三个狗咬狗的。
小皇帝被追的十分狼狈,带的兵越来越少,文武百官也开始了偷跑,也不管他们的天子了,也忘了三纲五常了,就是楚舒这里离那边上千里,都有人过来,看来已经十分严峻了。
关键是不只是文武百官跑,逃兵更是不少,途古也接回了他的家人,应该是他的家族。
整整一百多人,这还是有很多并不信任他,觉得他不靠谱,自寻出路去了。
大族只要想在一个地方扎根,就是要置房买地的,可是却碰了一鼻子灰,他们选择都在城里生活,现在周边的田地已经没有了,所以他们没有田地可以分了,分不到也就算了,但是也不可以去乡下买田。
这让他们觉得很是生气。
这日一大早,老夫人就叫了途古过去。
“明文呀!”这是途古的字,也是家人想要他以后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