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然而在太皇太后,文官,武臣大都老成,稳重的政治格局下,无法实际上掌权,还被天天盯着“向学”的朱祁镇,难免会在进入叛逆期后,滋生出别样的想法来】
    众人:他来了,他来了,他要开始作妖了!
    【对他来说,这种“过于谨慎”的朝堂毫无新意,更难实现他幼年时“亲总六师,天下太平”的梦想】
    “这样有什么不好?”
    “已经太平了啊,他还要干什么啊!”
    【一个例证就是宣德十年七月,“三杨”等辅臣建议开经筵讲学,小皇帝一听,什么?要学习?当即“下次一定”】
    【然后扭头就和宦官王振一起去校阅骑射了】
    宦官?一些人已经嗅到了不妙的味道。
    朱瞻基:应该跟他没关系吧,这孩子怎么好的不学坏的学,宠宦官,他驾驭的住吗?
    【这场短暂的“逃学”为将来的大事件埋下了第三个伏笔。】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能集权,朱祁镇打算怎么做呢】
    【若要在正统初年的政治格局中找到一股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力量,可能就只剩宦官了】
    【其中典范当属王振,此人少年入宫,在宫中接受启蒙教育,一直表现得“小心谨慎”,受到此前两任皇帝任,命他“侍太子讲读”】
    【这给了王振“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卫调护,克尽乃心”的机会】
    【对于幼年登基的朱祁镇来说,朝臣都是听奶奶指挥的老头子,唯有王振和他“亦师亦友”】
    【这份宠信恰恰是王振日后攫取权力的政治资本和最大倚仗】
    完了!绝对完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朱棣\/朱高炽随即下令处死这个叫王振的,能找到就好,找不到以后也别想有机会进攻。
    【其实早在朱祁镇即位后八个月,王老师就升任司礼监掌印】
    【在明朝,内阁,司礼监是两大最高辅政机构】
    【内阁奏议需经皇帝批红,方能实行,但文书除“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所以司视监常作为皇帝代言人“口含天宪,手握王权”】
    永乐时期
    朱棣看向跪着的朱瞻基“宠幸宦官?难不成是和你学的?”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边疆厨娘苏吉祥夭寿了,我成了四个反派的恶毒后娘逃荒:绑定考古系统发家致富七零年代之偷渡香江灵仙的流浪猫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掐指一算,你是逃犯!快穿:白月光她完美演绎救世成功我的三位师尊风华绝代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