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大功,崔珏在南宋备受礼遇,淳熙年间,宋孝宗秉宋高宗命,封其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据《南渡记》)
更大的功劳还有一桩,据熊克《中兴小纪》记载:宋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赵昚出生前,其母梦见绛衣神人自称崔府君者,抱一只羊给了她,并说“以此为识”,然后便怀孕。高宗听说后,认为此子必非寻常,就接到宫中抚养,绍兴三十二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孝宗。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成为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有此恩遇,南宋的帝王对崔珏不吝厚赐,广造庙宇,临安城显应观更是华丽无比,殿名是御笔题写,“祠宇宏丽,像设森严,长廊靓深,采绘工致”。高宗、孝宗还常常临幸,有次还以“丹垩故暗,赐金藻饰一新”。当时崔府君庙遍及全国,仅就山西而论,晋东南及周边几乎无县不祀,甚至一县有庙宇三四座者。
元朝时,崔珏被封为“灵惠齐圣广佑王”。明洪武四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崔府君为神,正神文号,命岁岁致祭。
崔珏身后名声之隆,盖压帝王,千年不灭。其庙宇至今犹存。
兴唐寺
唐代兴唐寺有多座,一座位于长安城内太宁坊,原名罔极寺。为神龙元年三月十二日太平公主替母后武则天祈福所修建。开元二十年六月七日,改称兴唐寺。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长安时便赐居兴唐寺。
第二座位于徽州府歙县,唐高祖李渊建德二年,于西干山麓滨江处,敕建兴唐寺。由于寺处练水之西,故当地人习称“水西寺”。大诗人李白游历徽州时,曾到寺中参拜,并留下《题兴安水西寺》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改名太平兴国寺,并沿用至今。
第三座位于晋州霍邑县境内,霍山主峰西南,霍邑县与赵城县交界处,今属山西省洪洞县,有兴唐寺乡。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灭隋,兵至霍邑,隋虎牙郎将宋老生据守霍邑,恐宋老生固守不出。李渊军缺粮,又流传突厥与刘武周将乘虚袭太原,李渊欲北还,被李世民劝止。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