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灾难深重的社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将来,毛泽东在孜孜不倦的学习新知识,如饥似渴地寻找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917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年仅24岁的毛泽东,根据老师杨昌济给出的命题,结合对《伦理学原理》的读后感,创作出惊世骇俗的文章《心之力》,文章一经发表便艳惊四座,在湖南一师广为流传,令他的导师杨昌济老师拍案叫绝,给他打了满分100分之上的105分!
以下是《心之力》片断: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
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作俑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者也。
盖神州中华,之所以为地球文明之发祥渊源,实为诸人种之最致力于人与社会与天地间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
古中华先贤道法自然,文武兼备,运筹天下,何等的挥洒自如,何等的英杰伟伦。
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改朝换代,为民谋福,惩治贪墨汉奸,又有何难!
苟其公忠体国,百折不回,虽布衣下士,未始无转移世运之能也。有志之士可不勉哉!
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血肉之躯,形而上者曰真心实性。血肉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
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
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德政、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
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