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种着二亩地,够吃就行。
在自己院子里也养了几只鸡,为的是吃蛋方便,还养了一头猪。
不过他们也是闲不住的人。
若是有空,还是会来帮沈家的忙。
尤其是郑老伯,不肯收工钱,却总是力所能及的帮沈家。
沈家有好吃好喝的也都忘不了郑家那一份。
日子跟去年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信我老头子的,跟着棠姑娘做事一定没错!”郑老伯铿锵有力的总结。
崔晓云也站起来,从郑老伯手里接过大喇叭,“我也可以作证。如果不是跟着棠姑娘,我都不敢想有一天我的孩子也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学院读书。
当然,如今咱们村里有了学堂,棠姑娘也回来了,不用我再住在城里,我和青松也会回谷里。如果棠姑娘的店不用我帮忙,我也想在谷里租一间铺子。”
在熟悉的地方,看着熟悉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生活充实还有钱赚才是她想过的日子。
因着郑家人的感谢,想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沈清棠摆摆手,重新拿回大喇叭,“聊天归聊天,大家该吃该喝喝。权当我说几句闲话给大家助助兴。
我知道大家如今条件都不算好,能自己做的事不会想花银子。
可如果你们手里银子多了呢?
而且在谷里开铺子在某种程度而言算是助人为乐。
最起码也是互惠互利。”
“在大家进谷前,沈家就已经开了很多荒地,一部分种粮食,一部分种了果蔬大棚,还有山脚下栽种的果树以及那么大一片养殖区都需要人帮忙打理。
如果大家愿意来帮忙,不管是谁,沈家都会支付工钱。
咱们这山谷好是真好,但也有缺点,离县城远,出入不便。而且……据我所知,大家在北川的竹牌还没办下来,出入不止是有难度,还有风险。
如果大家赚了银子,就能在谷里买到需要的服务或者东西,是不是两全其美?”
沈清棠说完,刻意停顿,给大家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众人边吃边聊。
听懂的给听不懂的细细解释沈清棠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沈清棠想了想,换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