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们怀揣着敬畏沉重,肃穆的在一旁,手中的笔好似有千钧之重。
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记录下的,是一段足以震动大唐历史的篇章。
史记之上,寥寥数语,却如重锤般敲击着人心:“帝祐抱太宗之灵位,孝文皇后之灵位,以血溅龙椅,气绝而亡。”
按常理,这一年间,大唐经历了如此多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大事,本应是史官们大展身手、挥毫泼墨的绝佳时机,堪称他们的“狂欢盛宴”。
可此刻,他们的脸上不见丝毫兴奋激动,取而代之的是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陛下有令,需据实秉笔,一字不改地记录下这一切。
这般如实记录,无疑会将许多复杂的矛盾与冲突暴露出来,稍有不慎,便好似在指责陛下的种种不是。
但历史就是如此公正而残酷,它终究会承认这一年,承认李璟祐这个在位仅仅一年的皇帝,即便这一年如此短暂,却也无法被时光的洪流所淹没。
在这看似短暂却又意义非凡的一年里,李璟祐的施政举措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天下的百姓而言,这一年堪称天赐的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李璟祐大胆革新,毅然开放了诸多过往束缚经济发展的限制,一时间,商业贸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不少百姓借此东风,辛勤劳作,发家致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因此,在民间百姓的口中,这一年被亲切地称为“开放年”,成为了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李承乾怀着复杂的心情,为自己的儿子李璟祐拟定谥号为“英”,追称其为“唐英宗”。
皇帝儿子给皇帝老子上谥号,皇帝老子又给皇帝儿子上谥号,这般前所未有的奇特情形,莫说寻常百姓,就算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们,绞尽脑汁,也难以想象会有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在现实中上演。
可命运就是这般弄人,它确确实实地发生了,成为了大唐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感慨的奇事。
李承乾并未更改今年的年号,依旧沿用英宗皇帝的显德,以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