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老爷子不可能真杀自己儿子。
朱棣本就因为造反而得位不正,要是再杀了自己的儿子,这名声就更不用要了。
朱棣嘴上虽然说着史笔如铁,不用太过于去在乎名声,可实际上他比谁都在乎。
不然的话,为何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编撰《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呢?
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瑕疵。
二来,北征还需要信得过的得力干将。汉王在军事上颇有才能,手下也有不少精锐部队。
所以,老爷子就算是想弄死汉王,那也得是在战场上,让他死得“名正言顺”,既能消除心头之患,又不至于落下杀子的恶名。
朱瞻塙心中思绪万千,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
随即,他转头看着众多工匠们,神色严肃地说道:“尔等回去等消息即可,稍晚些赵王会亲自来查阅,本官现在就进宫将此事禀明皇上。”
“所以,诸位今夜务必要小心谨慎,严格测试新炮弹的威力。这不仅关乎朝廷的军备,也关乎你们的身家性命。”
说话的同时,他的目光从每一个工匠脸上扫过。
说罢,朱瞻塙转身将目光看向了火器营都尉陈平。
陈平为人谨慎,在火器营中素有威望。
朱瞻塙看着他说道:“陈督尉,此处便交给你了。今夜的试验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陈平有些犹豫地看着朱瞻塙,心中的疑惑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大人,已经过了巡查时间,赵王爷为何还会过来?”
在他看来,赵王深夜前来火器营,实在是不符合常理,其中必定有什么隐情。
朱瞻塙笑了笑,那笑容中透着一丝神秘。
他拍了拍陈平的肩膀,说道:“至于原因,你不必多问。记住一点,赵王可以进,但是随行锦衣卫不行,而且不可见明火,懂了吗?”
他的语气虽然平和,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警告,让陈平明白此事绝不可掉以轻心。
陈平心中虽仍有疑虑,但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放心,卑职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