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尝闻卿跟随谯司空之时,常研习经义,又精通《史记》、《汉书》。”
“不知道是真是假?”
陈寿立刻说道:
“臣对这两本书确实有所研习,但却不敢妄称精通。”
“莫非陛下也对此二书有兴趣?”
“若是陛下有兴趣的话,臣家中倒有收藏。”
刘谌闻言摆了摆手,他对这些东西哪有什么兴趣。
只不过是一个话题的引子罢了。
“朕虽然对史书有兴趣,但兴趣却不在研习上。”
“朕常常在想,以伪朝之能,为何敢窃据神器,僭居大位。”
“并且能够蛊惑大汉百姓,以曹氏为正统。而逐渐忘却咱们才是真正的大汉正统。”
“陈卿,你可知道缘由?”
陈寿一时间没有弄明白刘谌话里的意思,但还是很认真的思考一番后说道:
“臣以为,是因为从桓帝灵帝之时,不能选贤任能,而使碌碌小人当道之遗祸。”
“致使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不思王化。”
“否则大汉天子一声令下,保管让董、曹之流束手就擒,引颈就戮。”
陈寿的话说的慷慨激昂,刘谌听的却是一脸无语。
这很明显是在借桓帝灵帝的事情来劝谏自己,劝诫自己别学他们。
但是刘谌从登基以来,一直都是朝着一个明君的方向努力,到现在连媳妇儿都没娶。
更别说宠信小人了。
不过刘谌还是分得清好赖的,只怪自己没有把话挑明,让陈寿产生了误会。
于是刘谌便不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说道:
“朕以为,大汉倾颓,桓帝灵帝固然不可原谅。”
“但也和那些奸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若是有一本书,把董、曹之流的劣迹全都描述出来。”
“并把他们钉死在史册上,是不是能震慑到后来人。”
“让他们不敢轻易生出二心来?”
听到刘谌的话,陈寿顿时傻眼了,陛下这是准备写史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