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也确实如康熙猜测得那般,哲也现在别无选择,即便大清提出来的要求在他看来就是狮子大开口,他现在也得把自己洗的干净的送进人家嘴里去,是以胤禟这信送出去才一个多月,就收到了哲也的回信。
当然一切口说无凭,胤禟没有康熙旨意去不了倭国,哲也现在是倭国皇帝,当然也不可能来大清,但是这有关系吗?你来不了大清,但是咱在你们倭国不是有人在吗?于是康熙大笔一挥给在倭国的胤禩下了道圣旨,顺带还修书一封严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把这一切全权交给他负责。
历史上胤禩能和胤禛斗的有来有回,那脑子显然就不一般,耍弄一下倭国那群小鬼子那还不是和玩似的,人家不但出色的完成了康熙交代给他的任务,甚至还超额完成了。
“阿玛,您看我之前说的没错吧,去处理倭国事宜这活简直就是给小八量身定做的,笑面虎对上外强中干的花架子,那可得把他吃的一点骨头不剩,您瞧,咱这驻军数量不就增加了不少,这样也省的咱一批一批的偷着往里面安插人了。”
康熙将手里胤禩的来信反复看了几遍,对于胤祚的这番话深以为然,他这个八儿子以前虽然激进过一阵子,但大多的时候都是看着不显山不漏水的,没想到这骨子里竟然还有这样杀伐果断的一面,看来让他去倭国这决定是做对了。
康熙对于倭国这块肥肉那还势在必得,如今箭在弦上,那更不可能放弃,为了在哲也理顺倭国朝内那一堆烂事之前搞定一切,接下来的半年内他几次暗中下旨,或明或暗的往倭国派了不少人过去,等到康熙五十二年盛夏的时候,一切已经部署的差不多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差康熙一声令下,但是还有那句话,出兵可以,但是一切得师出有名,康熙拿着胤禩的来信反复斟酌了良久,然后开始带着几位皇子和肱骨大臣进了畅春园的藏书阁,别问去干嘛,问就是开始翻史书去了。
胤祚被他爹强拉着在藏书阁待了两天显然就已经耐心耗尽了,他平日是挺爱看书的没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