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美滋滋地想:真好,不仅挣了钱,自个也省了点口粮!
    她与砚书说好了,少算5文工钱,一并做上三碗,她也能吃上一份。
    倒不是她贪小-便宜,而是这样在后世很普遍的面粉,在宋朝却要筛不知几十遍才能得,三十文才能买一斗,一向只有官宦士族子弟才能吃用得起。沈渺自打穿过来,原先在柴房里受荣大娘磋磨,每天只有一块能噎死人的干饼子吃,后来脱离苦海,为了节省银钱开销,做饭也只用小米、糙米,不知多想念吃一碗弹牙顺滑的面了。
    所以这顿饭因砚书出了较为昂贵的面粉,沈渺也拿出了自己带来的香菇、蔬菜与猪肉,其他便只算了柴火、水费和自己做菜的工钱,三碗一共50文,砚书先预付10文定金。
    小书童如此大方爽快,沈渺也决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来做这碗面。
    现下时辰尚早,正好可以慢慢准备。
    她也不睡了,从衣箱里取出两根粗布襻膊,绑起袖子揉面熬酱。
    这“香蕈肉酱烩汤饼”,其实便是后世所说的香菇肉酱烩面,做起来并不算复杂,但揉面醒面需要时间,泡香菇熬肉酱也需要时间。
    说起香菇,这里的大宋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十分安定,栽培菌菇的技术也十分普遍,在金陵城,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辟出一小块地来栽培菌菇。所以,沈渺临走前也没忘记把荣家屋子后头,原身精心打理的一小片香菇地全摘走,一株也不留给那可恶的母大虫!
    而香菇用来做“蕈馒头”,是此时最常见的做法。
    此时的馒头也叫笼饼,其实是后世的包子,圆而带馅的。宋朝真正的“馒头”,是武大郎卖的那种“炊饼”,且大多是条状的。
    蕈馒头便是香菇肉包。
    香菇肉包在宋朝很受欢迎,本朝的著名美食评论家苏轼先生便曾邀上两位好友大老远去吃包子,吃完意犹未尽还发了个小红薯探店笔记,在词作里写道:“天下风流笋饼餤,人间济楚蕈馒头”。
    这句词翻译过来约莫便是:“这香菇肉包绝了啊!”
    沈渺决定先做烩面的肉酱。
    烩面是豫菜,精华在于那鲜香的汤底。若是在后世,沈渺会用上等嫩羊肉、羊大骨熬汤,至少也要熬够五个小时,熬出来的羊汤白白的,浓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大国军工:从手搓导弹开始强国哥布林弱?我亿万族人不答应!报告陛下,世子殿下又在作死了小鱼薄荷被皇帝抄家后,我搬空国库吃香喝辣上山十五天,下山既无敌万千宠爱为奴三年后,全家哭着求原谅?穿越女尊,妻主姝色无双协议到期,萧四爷他却不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