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莫柱竣眯起眼睛,声音嘶哑狠辣。
“可!”
直到王宣大笑转身,莫柱竣亦看着夜不收传来消息。
六军总长,启蒙部,民部官吏过年之地,定于洛石村。
想到该地穷乡僻壤,莫柱竣眼眸闪过一丝厌恶。
“竟定在此地。”
片刻后,莫柱竣叫来管事,倨傲开口。
“取白银五百两,楠木家具一副,玉雕锦鲤一对,美人六位,随吾前往洛石村。”
是的,这便是他为里长准备之礼。
洛石村。
昔日此地民不过百户,道路崎岖泥泞,田地荒芜,庄稼零星。
然随魏昶君崛起,此地开始出现变化。
乡道由青石修葺,即便雨雪连绵,依旧宽敞平整。
玉皇庙镇养殖猪牛鸡鸭,亦开始贩卖至此,往来百姓讨价还价,络绎不绝。
由于此地更有魏昶君母亲程氏主持展开棉纺织作坊,此地除农户外,更多了不少女工。
田地也开始大面积拓展,山地贫瘠处种植红薯土豆,肥沃之地则种植麦子蔬菜,还有少量开辟区域则是规划为棉花种植。
火器作坊虽然在先前魏昶君与民部商议后搬至沂县,铁器作坊也搬迁至来县,但却为此地留下了不少铁匠技术传承。
小小村落内,铁匠作坊叮叮当当,生产着锅碗瓢盆,农具犁头,一片火热。
沿着乡道一路向前,最南端便是昔日魏昶君主持建立村塾,加入红袍军者,家中孩童子孙均可至此无偿读书。
如今朗朗书声,于雪花中逸散出极远。
魏昶君慢慢沿着村道行走,如今身上穿的,依旧是两年前棉纺织作坊首次制作的那批棉袄。
如今他眼底带着几分沧桑,一路走,一路看。
看农户笑吟吟准备新年,屋檐上挂着腊肉,少年站在凳子上,歪歪扭扭张贴春联。
看老农手持荆条,大声吆喝着俚语,驱逐鸡鸭。
看穿着棉袄喜气洋洋自身边路过的老老少少,大声议论田地收成,自家粮食存了多少,又卖了多少。
直到最终,脚步停下。
深邃眼眸倒映出虞家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