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炼铁厂以及制作特产的工坊。”
“我们的军队实在是太缺甲胄了,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问题。”
“川蜀一地矿脉众多。”
“主公要求我们务必将铁矿的产量拉起来,形成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
“组织百姓以高额的粮食奖赏作为驱动,尽快将甲胄给生产出来。”
“这件事就交给你和珅去做。”
“后续的商贸由我来负责,你就专心组织生产。”
除去民改,还有就是这产能了。
就算主公不说,他这次回来也是要一口气解决甲胄问题。
正好,有了主公的书信,推行起来更轻松了。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
“无非就是需要人手,地皮,还有资源。”
“地皮好说,缺的其实还是人手。”
“之前由于那些蛮夷的祸害,整个川蜀地界的铁匠数量并不算多。”
“早在几个月前我就已经把那些铁匠给集中了起来,但产能依旧不够。”
提高生产吗?
和珅摸摸下巴有些犯难。
川蜀地界的百姓人口看似很多但实际上真不够用。
光每年种田就得耗去总人口的六成。
外加现在到处都在修路,实在是没多少人力了。
“我知道。”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主公打算推行【学徒工制度】。”
“所有家庭中年满8岁以上的孩童都可送到铁匠工坊学习锻造。”
“按照工作量可以获得等额的粮食。”
“虽然这些小孩气力不够,经验不足,但若是加以培养过个一年定能让产量暴涨。”
“还有就是,军中不是有许多受伤的士兵?”
“这些人很难在田间劳作,那就按照伤残等级将其分到各个工坊里面。”
“很多都还是青壮,不能因为断了条手就成了废人。”
缺人这事诸葛亮是知道的。
照顾田地需要人,参军这块又占了一批青壮,剩下的大部分又以劳工的方式分摊在各地。
川蜀能用的青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