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郡县上书的基本都是好事,各郡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灾民都得到了救济,北方大捷,又斩杀匈奴八万人。
只是军功报上来就需要筹集军费以及对将士们的赏赐,救济灾民和修建各种东西都需要朝廷拨款。
钱!钱!钱!
批阅了三个时辰,扶苏看到最多的就是要钱!
三十六个郡县,除了三川郡那边不需要朝廷扶持,其它郡县都在跟朝廷要钱。
郡守们好似商量好了,竟然全都要建发电站,还要朝廷派墨家的弟子去援助,要修路,要钱要粮!
还有科农令坐在当地招收有识之才,也需要给俸禄,还有收编儒家墨家农家的人需要给钱。
地方建厂,除了商人集资,朝廷也需要出六成,还要招收管理厂房的人员。
对于地方郡县要钱,张良、尉缭也无一例外全都驳回,让郡守们自行想办法。
两人更是上书,认为不可让郡守们养成这种习惯。
赵凌则是多少都给批了一部分,回复张良和尉缭的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毫无疑问,朝廷需要各种庞大的开支。
赵凌各种拨款听得扶苏都已经麻了。
仅仅三个是时辰,批阅的文书要的钱就已经超过五亿钱。
扶苏忍不住问道:“陛下,国库有如此多的钱粮吗?”
五亿钱便是五万两黄金,赵凌的确从权贵们那里捞了不少钱,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赵凌还是闭着眼睛,悠闲地笑道:“钱粮自然是有的,他们这些家伙知道国企集资了七十八万两黄金,又馋三川郡的现状,自然想要钱的。”
“只要他们办事,这钱如何给不得?”赵凌笑道,“朕从各位贵族那里集资要办的便是修路、建厂,换取百姓的劳动力。”
基建何其重要?
路修好了,方便运输,长期以往,才能节约更多的成本,并且提高效率。
想致富,先修路!这点是没任何毛病的。
还有修建民房和给百姓的拆迁款,这些也是该准备的。
寒冬将至,一些百姓没有御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