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钱都统统收进了空间里,圆音只觉得亢奋又充实,立马就又开始盘算再进蟠龙山的事儿了。
进一趟山就能挣这么多钱,傻子才不干呢,她还得再去寻一批好苗子回来,在搬出废品站之前,再培育出一茬优质花卉,争取卖个好价钱。
毕竟等搬出这个废品站之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小院子可以随便她耕种,所以她必须得争分夺秒,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送走吴琳三人的当天下午,伴随着自行车铃铛声,一个穿着绿色制服的邮递员出现在了她家院门口:
“是圆音同志吗?”
圆音赶紧点头,已经猜到这邮递员是来干啥的了,赶紧把身上的粮油本掏出来给对方看,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果然,下一秒这邮递员就从身侧的挎包里掏出了一张纸:
“有你的电报!签收一下!”
在邮局的收执单上签完名字,对方这才把那封电报递给她。
六十年代通讯落后,远距离联络,最快的方式就是发电报,一般几个小时就能收到。
不过电报收费比较贵,按字算钱,普通电报每个字三分钱,加急电报每个字六分钱,所以这种联络方式比较奢侈,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打电报,且一般都会对内容进行推敲斟酌,尽可能地把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就行。
就像眼下,宋燕淮给她发来的这封电报,就十分简略,只有寥寥四个字。
药达爷醒
看到这封来自沙边河的电报,圆音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平安落了地。
距离宋燕淮离开京城已经四五天了,总算有好消息传来了。
好在宋燕淮赶到沙边河的时间还算及时,宋爷爷还没到最后弥留的时刻,有黄老驴配的药丸,希望能帮助老爷子顺利熬过这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