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拦了好久他们收敛后的结果呢,对了,我爸妈还给了我很多全国粮票,我二哥还给了我两百块钱,他说以后每个月还会给我汇一百块钱的。”
江暖扶额,这哪是下乡当知青啊,这不就是换个地方生活吗?
“我觉得你也不用下地挣工分了。”
“那不行,该干活还是得干的,他们给的是心意,但我不能因此就直接摆烂啊。”
“嗯,有觉悟的好同志,不愧是大院里出来的。”
方琳一听,立马得意的拍了拍胸脯道。
“那是当然,我爷爷从小就教育我们,以后不管去哪儿,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给大院子弟丢面。”
这点江暖很确定,虽说大院里也有几个不怎么样的,但大多数的大院子弟都是非常优秀的。
在江暖的帮助下,方琳也很快适应了河西大队的生活。
现在已经结束了秋收,地里的活计也不多,一开始方琳的确有些不适应,但她也是个不服输的,适应了几天后,终于像模像样了起来。
而这期间,另外几个知青虽然有些不适应,但也能勉强坚持,就是那个徐艳红,几乎是一天一小闹,三天一大闹。
这不,下乡的第六天,徐艳红又闹了起来。
原因是今天大队里的记分员有事不在,大队长知道方琳是高中生,便把记分员的活计让她干了。
要说这地里的活,哪个最轻松,肯定是记分员了,不用出什么体力,一天下来就能挣八个工分。
徐艳红一听生产队长让方琳当记分员,立马闹了起来。
“凭啥方知青能当记分员,我也识字,不就是登记一下一天的工分吗?我也会。”
生产队长早就看着徐艳红不顺眼了。
这次的五个新知青,干活最卖力的就数这个小方知青了,果然如大队长说的,这江知青的朋友肯定都很厉害。
另外三个知青虽然干活不咋地,但人家肯努力啊,虽然每天挣的工分不多,但他们从不抱怨地里的活辛苦。
只有这个徐艳红,从第一天开始就各种闹腾。
先是嫌弃知青院的环境不好,之后又说老知青欺负他们新知青,然后又说大队长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