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摊开的线装书边角翻卷,泛黄纸页间\"兵非益多,惟无武进\"的批注被油灯熏得发褐。
三日前,当百姓们推着独轮车送来二十石小米时,推车的老汉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李旅长,俺们庄稼人不懂兵法,但知道怎么把石头磨成刀。后山的猎户还猎了两头野猪,说要给战士们补身子。\"
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虽说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是我党铁律,但是百姓你不要他会更难过,所以我们要懂得变通,所有给过我军恩惠的百姓都在英杰同志的本本上记着呢,等有了机会就会再加倍补偿一下老百姓,这就看出来我军在当地深得民心,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
我也是想到终究会有这么一天,没事时候就结合地形研究抵抗敌人的方法,以及琢磨敌人的战术,像这种临时组建的大型兵团,配合方面肯定缺少默契。
我驻地山脉连绵,敌军对地形是不熟悉的,这就成了“地利\",是天然的屏障,能打的小日本鬼子找不到北。
这场战斗,日军肯定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我如果也把军队聚拢集合,跟他们摆开阵势干一架,人数上的优势,加上地方武装的配合,加上熟悉地理的优势,能打赢是没问题,但是部队也将受到重创。
作为军事主官我要对我手下每一位将士负责,对他们身后的家庭负责,我一直追求的就是以最少的牺牲获得胜利。
既然不能拉开阵势打一场,那就让老百姓先撤离这个地区,避免跟日军的正面交锋,也避免老百姓被战火波及。
我又让各个团的紧密联系,成立战时通讯兵,保持命令的快速传达,把敌军放进防区,依托有利的地形节节阻击,最后形成一个口袋阵,吃下敌军,能用的家底都用上,能用的阴谋诡计和阳谋都用上,就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全歼敌军。
我在一遍遍推敲各种战术以及敌我优势,以后选出了最好的方法当成御敌之发,我也是马上叫来了所有传令兵,传令下去:一、工兵营多做拒马桩,这片区森林茂密地形负责,地方坦克类武器不能发挥打的作用,反而是鬼子骑兵能发挥更大作用。在青龙峡布下"铁蒺藜阵",每隔十步埋三枚"跳雷";二、各区武委会组织"麻雀队",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