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掉神牛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万丈深坑,人们叫它\"神牛坑\"。安置工匠们居住的地方\"冶里\",渐渐形成一个村子,叫\"铁冶村\"。
现在黄巢就站在炉神姑庙前看着黑牛领着一大群铁匠在祭拜炉神姑。
今天是黑铁山转炉炼钢的第一次正式点火试工,对于这种能直接炼钢的盛事,敲了一辈子百炼钢的铁匠们觉得有必要祭祀一下炉神姑,来保佑自己成功。
虽然黄小郎君创造了不少奇迹,之前创造的高炉炼铁,一炉铁顶得上别的铁官一个月的产量,但是能大批量炼钢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此时大唐一年的铁产量也才500多万斤,换成现代单位也就是5000多吨。当年唐宪宗筑造蒲津浮桥的四座铁牛就用去了一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
而黄巢创造的高炉,一炉就能出一千斤吨铁水,对于唐朝的冶铁技术来说完全是碾压。
现在小郎君竟然想直接炼钢了,真让人不能想象。
古代想要获得钢要么是用炒钢法,就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需要继续锻打才能成钢。
把炒出来的钢继续捶打,经过上百次捶打获得精钢,这就是百炼钢。
另一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北齐着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的灌钢法。就是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称为\"宿铁\"。
唐朝的陌刀就是用灌钢法生产的。
但是不管哪种炼钢法,这些方法都有着效率低、成本高、产量小的缺点。
黄巢当然忍不了,所以黄巢就扔给黑牛一本简化版《军地两用人才之友》(黄巢没有开挂,真是记不住全部),里面不光有小高炉炼铁法还有转炉炼钢法。
在经历了上百次实验失败后,黑牛领着一众铁匠终于造出来看上去算是合格的转炉,为了保佑能够这次点火成功,所以他们才会来祭祀炉神姑。
所谓转炉就是炉体可转动,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